(点击图片看直播)
去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考察调研并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奏响了黄河上中下游协同作战的时代强音。那么,在这一国家战略蓝图绘就过程中,焦作又面临哪些机遇,该有何担当?在昨日举行的焦作市两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大代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唐毅介绍了我市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举措。
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北依太行、南邻黄河的焦作而言,有何重大意义?焦作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的特殊位置,历史上素有“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的说法,黄河在焦作境内长98公里、滩区面积平方公里,干、支流在焦作境内流经5个县(市)、32个乡(镇)。
拥有如此资源与优势,焦作与此国家战略中所应担当义不容辞。为此,自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以来,全市上下积极谋划、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统筹做好“统、治、绿、产、文”5篇文章,努力把黄河生态保护好、把黄河文明传承好、把沿黄产业发展好,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勇当示范、走在前列。
以“统”绘蓝图。年11月,焦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第一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并高起点启动规划编制,初步形成了以“一河通五轴、一带联三心、一区融六点、两山两拳”为支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本思路;高标准推进开局起步,谋划建立了个、总投资亿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开工启动了总投资54.3亿元的沿黄百里生态文化廊道项目,年计划完成投资9.3亿元。
以“治”保安澜。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近年来,为了治理水患,我市坚持全力“防”,新中国成立后举全市之力,实施了一批黄河防汛重大工程,建成黄(沁)河堤防公里;坚持综合“治”,持续开展“绿盾”和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累计销号“四乱”问题项,清理违建33.8万平方米、垃圾34万立方米;坚持主动“建”,以完善水沙调控机制为重点,建设引黄(沁)涵闸11座,积极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田间配套、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开启了黄河“水患”变“水利”的新篇章。
以“绿”促生态。我市坚持以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高标准打造王园线生态文化廊道,规划绿化面积.67公顷,累计完成公顷;加快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年完成森林资源培育公顷,森林抚育.33公顷,集中力量打造森林“六化”亮点工程36处,实现高速、干线公路和主要农村公路绿色廊道全覆盖;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工程,大沙河生态保护治理、新河生态治理、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等总投资亿元的64个“四水同治”项目稳步推进,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9.2亿元,年年度完成投资41.4亿元,城乡供水一张网、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工程稳步推进,城、林、水有机统一,逐步构建城林共生、林水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网络。
以“产”提质量。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建设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市为载体,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稳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转型稳步推进,年个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个“三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中原内配、多氟多新能源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绿色工厂、园区、产品、供应链管理企业全覆盖;“三新一高”经济加快发展,建成焦作工业云体验中心,签订了5G新型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数字经济产业园、理工大科技园、科技总部新城、蛮蛮云大数据产业园、中原膜谷、中原钛谷等一批创新和大数据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一批新基建加快布局;服务业蓬勃发展,云台山景区被评为省五钻级智慧景区,神农山被评为省四钻级智慧景区,修武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铁联运、海铁联运、设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扎实推进“四优四化”,夏粮单产保持全省第一,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加快转型,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亿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家、家。
以“文”创名片。近年来,我市全力守好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了嘉应观、陈家沟、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沁河入黄口、妙乐寺、韩园等一批遗存遗址,完成了北朱村、寨卜昌、一斗水等传统村落古民居维修,建成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文化苑,推动嘉应观、陈家沟入选“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挖掘和拯救的“黄河号子”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正在打造区域黄河文明传承的“核心区”;致力讲好“黄河故事”,通过《国家宝藏》节目推介治黄兴水文化代表——嘉应观和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在焦作电视台开设了《黄河的故事》专栏,打造讲述怀川大地黄河文化的新窗口;着力推动“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建设,与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举办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出台了“两山两拳”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定位、主要任务等,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省直部门、郑州市积极响应,推动“太极拳、少林拳和云台山、嵩山”强强联手、优化整合,展现文旅融合新画卷。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起帆。唐毅说,“下一步,我市将认真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站位中原更加出彩大局,谋划长远、干在当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许伟涛高新忠/文蒋鑫/图
焦作市“两会”主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王蕙丽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焦作市“两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发布会。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请他们围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这一主题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人大代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唐毅先生;
市政协委员,焦作黄河河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杲先生;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金贵斌先生;
市人大代表,孟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沛先生;
市人大代表,温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培华先生;
市人大代表,武陟县委副书记、县长申琳先生;
市人大代表,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军先生;
市政协委员,河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中心主任杨雷先生。
首先,请唐毅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唐毅焦作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考察调研并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奏响了黄河全流域游协同作战的时代强音。主动融入和服务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既是焦作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更是建设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千载难逢的机遇。
焦作地处黄河中下游分界的特殊位置,历史上素有“悬河头、华北轴,百川口、万古流”的说法,黄河在焦作境内全长98公里、滩区面积平方公里,干、支流在焦作境内流经5个县(市)、32个乡(镇)。去年总书记视察河南以来,全市上下正在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注重发挥焦作在中原城市群中沿黄河的独特优势,积极谋划、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统筹做好“统、治、绿、产、文”五篇文章,努力把黄河生态保护好、把黄河文明传承好、把沿黄产业发展好,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中勇当示范、走在前列。
一是以“统”绘蓝图。回望过去,凡是焦作跃升之时,都是把准了大势、抓住了机遇。当前,我市正在以贯彻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为契机,坚持高位推进、规划引领、开局起步,努力把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转化为焦作提升发展优势的机遇、转换发展动能的机遇、优化发展布局的机遇、强化发展支撑的机遇。高规格成立了领导小组,于年11月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任组长,四大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县(市)区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任。高起点启动了规划编制,由市发改委负责,抽调专人组成规划编制专班,聘请国字号编制机构参与规划编制,初步形成了以“一河通五轴、一带联三心、一区融六点、两山协两拳”为支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本思路。高标准推进开局起步,坚持项目为王,按照“先动手、后伸手”的原则,在立足市情实际的基础上谋划建立了个、总投资亿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出台实施了年重点工作任务,开工启动了总投资54.3亿元的沿黄百里生态文化廊道项目,年计划完成投资9.3亿元,努力建设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和出彩点。
二是以“治”保安澜。总书记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自古以来,黄河就有“铜头铁尾豆腐腰”等说法,而焦作正好处在“豆腐腰”的部位。近年来,为了治理水患,我市坚持全力“防”,建国后举全市之力,实施了一批黄河防汛重大工程,建成黄(沁)河堤防公里;坚持综合“治”,持续开展“绿盾”和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累计销号“四乱”问题项,清理违建33.8万平方米、垃圾34万立方米;坚持主动“建”,以完善水沙调控机制为重点,建设引黄(沁)涵闸11座,积极推进小浪底北岸灌区田间配套、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开启了黄河“水患”变“水利”的新篇章。
三是以“绿”促生态。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坚持以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高标准打造王园线生态廊道,规划绿化面积1.6万亩,累计完成1.5万亩。加快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年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8.6万亩,森林抚育10.1万亩,集中力量打造森林“六化”亮点工程36处,实现高速、干线公路和主要农村公路绿色廊道全覆盖。深入推进“四水同治”工程,大沙河生态保护治理、新河生态治理、城区黑臭水体整治等总投资亿元的64个“四水同治”项目稳步推进,目前累计完成投资69.2亿元,年年度完成投资41.4亿元,城乡供水一张网、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工程稳步推进,城、林、水有机统一,逐步构建城林共生、林水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网络。
四是以“产”提质量。总书记强调,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建设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市为载体,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稳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转型稳步推进,年个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个“三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中原内配、多氟多新能源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绿色工厂、园区、产品、供应链管理企业全覆盖。“三新一高”经济加快发展,建成焦作工业云体验中心,签订了5G新型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数字经济产业园、理工大科技园、科技总部新城、蛮蛮云大数据产业园、中原膜谷、中原钛谷等一批创新和大数据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一批新基建加快布局。服务业蓬勃发展,云台山景区被评为省五钻级智慧景区,神农山被评为省四钻级智慧景区,修武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铁联运、海铁联运、设计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深入实施,扎实推进“四优四化”,夏粮单产保持全省第一,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加快转型,农业产业化集群销售收入亿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家、家。
五是以“文”创名片。总书记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焦作是黄河文明的重要传承区。这些年,我市全力守好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了嘉应观、陈家沟、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沁河入黄口、妙乐寺、韩园等一批遗存遗址,完成了北朱村、寨卜昌、一斗水等传统村落古民居维修,建成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文化苑,推动嘉应观、陈家沟入选“中国大黄河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挖掘和拯救的“黄河号子”入选国家非遗名录,正在打造区域黄河文明传承的“核心区”;致力讲好“黄河故事”,通过《国家宝藏》节目推介治黄兴水文化代表—嘉应观和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在焦作电视台开设了《黄河的故事》专栏,打造讲述怀川大地黄河文化的新窗口;着力推动“两山两拳”区域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带建设,与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联合举办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出台了“两山两拳”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定位、主要任务等,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和省直部门、郑州市积极响应,推动“太极拳、少林拳和云台山、嵩山”强强联手、优化整合,展现文旅融合新画卷。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起帆。下一步,我市将认真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站位中原更加出彩大局,谋划长远、干在当下,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
谢谢大家!
谢谢唐主任。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本次新闻发布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媒体。提问现在开始。
河南日报
这个问题请问唐主任,刚才听了您的介绍,我们知道,焦作作为沿黄城市,在贯彻落实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上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那么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能否介绍一下?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唐毅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焦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