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岁定终生BBC纪录片揭示人生是怎样被决 [复制链接]

1#

上期推送小编给大家带来了BBC经典纪录片之决定人生差异的究竟是什么??

英国这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一个导演可能初衷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56年(每7年一集)并在ITV和BBC播出。年英国第四台将该系列纳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中。

迈克尔从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

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人生行至大半,岁月蹉跎。是悔恨感慨,还是遥想当年风华正茂。年华终有老去的一天,可生活仍将继续。

这部纪录片没有直接的向人们倾诉什么道理,它只是直接的,把社会,把个人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接下来的,则是需要人们去体会,体会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7-28主角青涩到成熟;42-56,基调已定,大抵如此。唯有中间35和42岁,人生多变,跌倒起伏,让人唏嘘不已。

每个角色在35岁,亦或转折,亦或升华,命运的旗帜隐隐若见,可谓人生千回百绕,潮起潮落。42岁,解开命运的困难点,幸福点,天命已知,冥冥人生棋子已落。自己的重心给了下一代。

回看人生7-56,也许后悔求学阶段父母缺乏督促自己懒惰贪玩,也许到年老,反思年轻,肩负孙辈。唯有需要自己激励自己的也就35-42岁而已。

命运转瞬即逝,也就大抵不过。

这是一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一个导演可能初衷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

点击查看视频(流量*慎重点击)

在他们56岁的时候,当年那几个上私立学校的7岁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另外一个农家子弟Nick从牛津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成为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个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成功晋级精英阶级的人;男孩Peter年轻的时候*治思绪很激烈英姿勃发,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中途因为发表*治言论被民众抨击退出了电影拍摄,56岁时候重回拍摄,已经改行做了公务员,家庭稳定幸福儿女双全且优秀,和自己的美丽妻子业余时间一起创办乐队进行创作表演并在业内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身材修长气质优雅,他们依然稳定地处在在中产阶级这个梯度里。

不过那些中产阶级出来的女孩子则表现都很平淡,我甚至都不能准确地分出谁的故事:无一例外她们嫁人结婚生孩子,她们的人生幸福程度几乎与她们的婚姻美满程度完全挂钩。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有色人种居多),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而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其实处境堪忧。

我们中国古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主要说的是遗传和潜移默化,大概也表达了不同物种之间这难以逾越的某种界规吧。结论真的让人感叹甚至让人有些不甘:命运的枷锁似乎难以逾越。

但是,难不代表不能!最后的最后,小编再次引用昨天推送里的那句话鞭策大家:现在阶层化的社会,寒门的确难出贵子。最优质的资源在孩子们出生那一刻就被上层社会的人们无形之中传递给了孩子。“读书无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谬论,而努力读书进入名校接受好的教育是底层社会的人们提高自己层次最好的方式。

我们只有一次宝贵的生命,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努力奋斗,让自己、让自己的下一代摆脱困扰在身上的“阶级”枷锁。

能在VOA慢速英语遇见大家,真的好幸运。

▼往期精彩回顾

BBC追踪调查14个孩子50年:原来人生是这样被决定的

BBC强迫10个瘦子暴饮暴食,揭开“光吃不胖”的秘密!

改变上百万人的短片《IntheFall》

·END·

VOA慢速英语慢慢学英语

这里是美国之音频道

想观看VOA英语视频?快戳我!

想观看VOA常速英语?快戳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