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31024/4278885.html近日,杭州某小区拉起大红色横幅,上面几个大字:恭喜小区每平方房价破5万,言简意赅,挑动着业主们蠢蠢欲动的心,没过多久,就有业主修改网站的挂牌信息,原地提价30万。
小区的业主敢这么做,自然是有底气的。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小区业主自发形成了一个“房价指导委员会”,行情不好的时候,购房者就组织起来,跑去销售中心要求退房;待行情好了,就有业主们凑到一起,商量着给小区房价来一波大提升。这样的戏码,在这几年的楼市里轮番上演,而且越发的花样百出。
究其根本,就是在房价上涨面前,老百姓被纸面上的浮盈吸引住眼球,不在乎也不重视住房以外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企业自然深谙这一点,既然都在抢住的,既然房价还在一路猛涨,那么住房质量是好是坏、房屋能不能竣工又有多大关系,反正无论是一流楼盘还是末流房屋,都会有人来争抢。
去年,南京一处大棚房,被炒出了十几万元一平的天价,按照购房者的说法,为了让孩子上优质学区,不仅钱花得值,而且上完学还能转手升值,最主要的,是她认定自己是刚需。无独有偶,最近有朋友留言,称自己已有两套房,想在老家再给父母置办一套,但是所在城市认房认贷,多套房的利率要上浮35%,这位朋友满心委屈:自己不过是买房孝敬父母,顺带“投资”,结果却伤到自己这样的“刚需族”。
如此看来,购房者不过把自己的投机目的,美化成所谓的“刚需”罢了
但可别忘了,央行发布的数据中,城镇居民约96%自有住房,4成家庭拥有2套或以上的住房,超过半数家庭有一套房。房说君认为,40%的家庭有2套或以上的房子,必然意味着大量空置房的出现。而年西南财大的报告中说,目前城镇空置房总量达到了万套。说明了这两年的空置房只会增不会减。
一边是炒房者炮制的“刚需概念”,一边是大量空置房接连诞生,很明显,这就是过去这些年我们在楼市里经历的典型过程。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楼市开启了“熬鹰”模式。熬鹰的方式众所周知,再凶猛的鹰,捉回来之后一连几天不让睡觉,野性也得被抹灭掉。正如搞笑电影里那样,男主角把鹰捆在树干上,昼夜熬,长达7天7夜,看谁能熬得过对方。
同理,投机者再野性,也要经受得住楼市这番“熬鹰”模式,以下2消息非常典型
一、全面整顿地产商,不能越过“雷池”半步
这段时间,大家都知道高层给房企定调了“三道红线”,其中资产负债率、现金短债比和净负债率3个指标,都属于此次新*重要的财务参考标准。按新*,三道全部踩中的,不准再从银行、信托、资本市场中借钱,“踩一道线”的可以增加10%,即便没有踩线,每年也只能增加15%的负债。
更重要的是,不止是重点房企,三道红线新*将于年面向全行业全面实施,并力争让房企在3年内完成降负债的目标。在房说君看来,这让很多人的希望破灭,不仅新*落地没有过渡期,而且明年房企迎来全面整顿,不管是巨头还是小开发商,敢越“雷池”半步的,必然会得到特别关照。
二、房租和购房款都将被纳入监管
下半年来,随着对楼市的监管加强加大,关于租金、购房款这些关于刚需钱包的新规,层出不穷。先是购房款,12月7日,成都出台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办法,规定预售资金将全部并直接存入监管账户,企业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违规收取房款。
不仅如此,据澎湃新闻12月10日统计,江西、昆明、山东枣庄、浙江、河北秦皇岛、宁夏银川、四川泸州、河北石家庄等,目前已有26城陆续提出加强预售资金监管,频次之高,可谓是楼市释放的一个非常积极信号。之所以这么做,所有的问题都指向这些年来楼市发展的“毒瘤”:预售制度。
而所谓的预售制,就是房企将在建的房子预先卖给购房者,由买房人先支付房款的行为。虽然,开发商利用首付款融资开发,风险小、回报高,但却让购房者承担%的风险。特别是在利益面前,房企不再专注于好产品,而是学会了快速拿地、快速回款,然后不断重复。谁的融资能力更强,谁就能赚得更多,如此恶性循环,所以我们会看到烂尾房、房屋质量差、维权事件层出不穷。
大家都知道,今年以来,公积金、公摊面积、预售等遭到专家学者的诟病,声讨要取消这个楼市制度。但说实话,“一刀切”并不意味着是好事,只能一点一点,蚂蚁搬家似地除去弊端。以此次房款监管为例,对于预售制、高周转而言,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改革,意味着我们将告别过去,迎接一个全新时代。
租金方面,11月中旬,重庆规定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应在主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商业银行开立唯一的租金监管账户。9月深圳公开征求意见,住房租赁企业应在市辖区内商业银行设立唯一的租金监管账户,并签订监管协议。同月,成都规定新租客向租赁企业支付租金超过三个月的,企业应将收取的租金、押金和利用“租金贷”获得的资金,存入监管账户。
之所以把购房款、租金都纳入监管,前者是防止烂尾,后者是防止租房平台“爆雷”
总而言之,不管是全面整顿地产商,还是房款、租金纳入监管,这2道“铁腕”新规,说明了调控措施的越来越严厉,包括并不局限于限购、限贷、限售等常规*策,而是从资金面出发,全面“锁定”住地产商和中介的套利空间,源头上杜绝投机炒作,房企和中介必然难眠。对房地产来说,在极具针对性的楼市打压下,颇有一种梦回9年前的味道。
9年前发生了什么?
年初,国八条、房产税试点陆续落地,其中限购城市从之前不足20个增加到40多个。到了7月,高层会议明确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随后,限购城市增加到近50个!土地市场方面也迎来新规,土地出让金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出让价款的50%,全部土地出让款原则上1年之内缴清,而此前出让金首付比例一般为30%。
资金面也一样,年前7月,央行共加息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3.5%,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高点。正因为有这样的全方位调控,这才出现-两年房价的持续回落,一直到年,随着各城放松限购,棚改货币化助推,楼市迎来了第二波上涨。
房说君有话说,总而言之,不管如何,今年的调控市场大概率不会与9年前相同,时代在变,不可能每个事情都需要“一刀拦截”,正如央媒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刊明确警示,要从源头杜绝烂尾楼的产生,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势在必行。但不宜“一刀切”,短期内会造成中小房企难以维系,衍生新风险诱发新问题。
可见,从资金面入手,锁定住楼市利益方的套利空间,如此,当住房回归居住属性后,经历前几年房价大涨的刚需们,就可以喘口气了。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