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4679454.html采写/王红霞
编辑/万天南
一向车水马龙的繁华大上海,在过去一段时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静止”状态。
在“非常态”下,万人的生活状态被迫推倒重来。
此次,《财经故事荟》找到5位身处上海的年轻人,分享他们的生活境况。
在封控的一个月里,他们不得不承受抢菜抢粮的紧张,疫情扩散的恐慌,幽闭在家的无聊等。
不过,多汹涌的疫情,都掩盖不了持续的烟火味儿和人情味儿。
在封控的一个月里,陌生已久的邻里关系重新活泛起来,一些人挺身而出,当团长挑起团购的重任,当志愿者和邻居轮换值班,等等。
与此同时,京东、阿里、美团等一批互联网企业调集全国力量,开始支援上海,他们的生活窘境因此缓解了吗?
我们试图提供一些微小的切面,去回答上述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每个家庭的生活状态、人口结构、健康状况,以及匹配的区域运力、疫情轻重、基层组织能力等大有不同,文中五个人的故事,不能代表上海万人的生活全貌。
我是团长,也是志愿者,保障小区自给自足
姜宁浦东新区两口人封控27天
3月19号封控前一晚,姜宁抓紧采购了一大桶油,还有料酒、米、水果。她觉得这些足够了,因为当时她得到的通知是小区封控48小时。
但两天过去了,小区并没有解封,这个时候,姜宁依然没着急,毕竟外卖还算畅通,她又陆续购进了5斤大米,36个鸡蛋,还有猪肉、牛腱肉,她盘算了下,囤货加外卖能吃2周左右。
直到4月1号,老公突然说家里快没米了,她才开始有点慌。
所幸,小区居民反应很快,“我们开玩笑说一群精英被关在家里”,年轻人搜集信息的能力很强,很快社区团购被自发组织起来。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一方面团购量太多、志愿者配送运力有限,有的货物半夜才到,无人配送,“有一次团购大米,供应商早上10点出发一路送货,到我们这里已经夜里11:30了”。
另一方面,物资安全问题难以保障,“不知道上面是不是带病毒”。还好,居委会及时和所有团长、志愿者开会,明确了报备、消杀、配送等规则。
“并不是每个小区都有这样的管理能力,我们的居委书记是一个年轻人,组织能力非常好”,姜宁对他连连称赞。
姜宁和老公都加入了志愿者团队,有一个会绘画的志愿者,还帮忙画了清晰的地形图,分出区块A、B、C….,将志愿者逐个区块精准分工到位。
这套小区志愿者自制的团购流程,很快走上正轨,效率也很高,一般当天团购,第二天就能到货。
姜宁也是一个团长,当团长并不简单。
首先,团长要具备火眼金睛,能够辨别供应商资质,还得擅长讨价还价。她的参考标尺是京东价格,如果高了就要砍价,“我会和他说,给我高价我没法跟居民交代,弄得我好像中间赚差价了一样。”
总体来说,价格尚可接受,“比如30元一包蔬菜,性价比很高,还买过个鸡蛋大概-元,但每个地区不同,长宁区的朋友说60个鸡蛋元。不过,鸡蛋品类很多,很难直接比较贵贱。”
其次,团购起送量大,配送也有挑战。比如10斤大米50份起,纸巾箱起,这些要靠姜宁和老公用小推车拉到一个个单元楼分发。
小区自发的团购如今是供应口粮的主要渠道,蔬菜水果、肉、大米等必需品基本能自给自足。
期间,政府部门也发放过2次礼包,她也试过外卖平台,要么抢不到要么运力不足,所幸团购还算通畅。
不过,并非所有家庭都有这样的安全感,毕竟物资每天都在消耗。
有的家庭人多口多,大米消耗快,但供应商的货也紧缺,不能及时补货;有的家庭缺油,但找不到合格的供应商;隔壁小区朋友家里的宝宝口味挑剔,指定要喝某款光明牛奶,但起送量多盒,一直没能成团;也有街道因为安全风险禁止团购。
伴随着电商物流恢复,很多居民都满怀希望下单,姜宁买了牛排、果汁等东西,但4月9号显示延迟到4月12号到货,4月12号又说延迟到4月14号,“失望是肯定的,不过,也没办法,我还是再等等”。
如今,小区封控快1个月了,姜宁的心态如同过山车,从平静到应战状态再回归到平静,现在物资供应整体上趋于稳定,“等待解封就好了。”
解封后我要买个大冰箱,和志愿者保安快递喝下午茶
赵雨润静安区独居封控半个月
4月1号居家隔离前,赵雨润采购了一堆速冻馄饨、水饺、鲜奶、金针菇和汤料。最难抢的是蔬菜,他只从家对面的超市,捡到了最后四颗西兰花。
不过,当时他很乐观,甚至计划着五一去哪儿玩。彼时,按照4月5日的解封计划,只要熬个三四天就行了。
他甚至略带嫌弃的放弃了当时还能买到的常温奶,“习惯喝鲜奶,常温奶不太好喝”,不过后期,随着封控天数远超预期,他为当初的轻率悔恨不已。
再说,年疫情萌发时,他也曾居家办公了两个月。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物流快递竟然断路,“我才意识到居家隔离,比居家办公难熬多了”。
4月5日,小区未按计划解封,赵雨润的焦虑感一下子上来了。幸运的是,他无意中赶上了京东抢购的时间差,在大家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