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可恶,被他们野到了高能E蓓子 [复制链接]

1#

仿佛是属于夏天的一个神秘约定,今年的“明日”它又来了!

我也去了《明日创作计划》的媒体看片会,当时制片人着重讲了“野生野长“这个主题,以及为什么会定下一个这么朴实又有点“野”的口号……

但这次我还是忍不住感叹,明日系列一直以来的少年群像就是yyds,尤其本季同学们的野生面貌感,真的“野”到我了。

比粽子咸甜口更难的,是地域之争

谁能想到,这季明日一开场就玩了个大的:把所有同学分成“东西南北”四组,班级之间还要为了争夺入学名额battle。

为班级而战的设定,火药味直接拉满了好吗?各家出筒的学员,顶上了“东/西部之光“的title,瞬间就有学生时代集体作战内味儿了。

然而节目组这么做不只是为了搞事好看,而是确实音乐“地域特色”太明显。还记得之前很火的Q音城市歌单,广州独爱粤语,上海是电音英文歌并行。

节目第一期的“东西部”,就呈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特质。

东部大部分来自江浙沪,众所周知,江浙沪它不仅是个地域,还是个形容词。

东部的人一出场,就靠服装“先声夺人”,有人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来。也有人穿着“鞋子特大号”和夸张的垫肩来show。

时尚和fashion,就是东部拿捏住的首要气质。原创音乐风格,也是站在了潮流前线。

这两年最火的说唱一定要有,古灵精怪的流行,亚文化代表的hyperpop也要有。

但东部最特别的就是,这里面有好几位短视频达人。有靠翻唱《火红的萨日朗》走红的要不要买菜,名字听起来有点奇奇怪怪,但听众可不少。

也有原创音乐作品已经是某抖爆款BGM的胡期皓,和略显朴实的外表相比,他有一个相当漂亮的嗓音。

“你从天上降落”一唱,惊呼原来是他。

和音乐上的圆润不一样,这位同学是个在减肥上颇有心得的狠人,有过一次减下斤的壮举,也经历过复胖的痛。

这次来明日夏校的愿望之一,就是在节目里能瘦下去。

对比起东部音乐的“花里胡哨”,西部的音乐则质朴得多。

来自六盘水的蒋先贵,平日最喜欢去县城的老年舞厅,作品里一句“你去开宇宙飞船,我去引开保安”被仁科盖章“县城科幻”。

穿衣打扮多少也有点怀旧港风内味儿了,很“五条人”的风格。

西部不仅质朴,还有更多民族性的东西。

来自西藏的晋美,穿着民族服装抱着吉他安安静静唱了一首《人生》,明明才19岁,歌里却说着要“成为知行合一的人”,突然感到一丢丢哲学?

冬不拉“第三流派第三传人”的阿依巴尔,一开始这个title以为是在开玩笑……

但上手一弹,就知有没有。民族乐器和民族语言,有门槛的作品却因为感染力强现场拿了的高分,就是牛。

还有来自朝鲜族的7Z,朝鲜语的rap居然也很有趣?

7Z真的很可爱,台上是霸气rapperstar,话筒一抬谁都不爱;台下却突然羞涩变成小绵羊,一被夸就害羞捂脸,这反差萌,绝了。

西部的原创作品,就像李雪琴所说的,文化属性特别明显。

最简单的例子,东西部同样有好几个人玩嘻哈,西部的人会更偏爱中国元素,有把军鼓换中国大鼓的,也有把方言放进歌里的。

东部的beat则更潮流,给人的感觉是随时能去音乐节炸场。

地域风格差异这么大,正是音乐本土化的呈现,而且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还要对打,玩得就是心跳。

但节目怎会只有对抗?

这群风格各异的少年们在节目中做更多的是,以本土化的音乐进行交流,点评彼此的作品,既可以互相比试争取做得更好,也可以真心鼓励和赞赏——都是创作的年轻人嘛,必须得走一下音乐交友的路子。

也就有些期待:气质迥然的南北又能碰出什么样的火花了?

野人、野生、野长,能野成什么样?

至今还记得《明日之子乐团季》被抓马素人们支配的恐惧,变形记与跑步比赛的戏码是真的令我记忆犹新。

而这季明日创作计划,这些同学们不仅更素了,甚至官方都在节目里盖章自己是野人。

除了召集了一群“野人”,节目组也给足了他们“野生”空间。

上来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同学们随便选家具装饰考场。于是有人拖着椰子树回家,有人为了粉红色电话亭疯抢,四个教室装成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尤其是四个筒的留言墙,简直是“野人野语大赏“。开学第一天,就有人在墙上画上一个大大的“拆”,够野。

也有人用从公园大爷那学习的毛笔大法,在墙上写着“售票处“,想搞钱的小心思太明显了。

还有什么“唱歌是命”、“玩摇滚有啥用”的野生口号,这届“野人”们的脑洞,太不按套路出牌了。

就连最能呈现节目风格的舞台,都被设计成了“水泥之桶“,从里到外,都透露出一股不加修饰的毛边野生感。

节目组很包容,高质量的风云教师团,对学员们也很没有距离感。

五条人上来就唠嗑,让同学们直接上墙写点心情语录健康破冰,美其名曰“大家了解一下”,规则什么的不重要。

朴树老师:都可以,都听你的。

规则不重要,但野生音乐知识百科小达人仁科表示,精神上的积累很重要,毕竟是随口就能把全世界音乐分门别类数出来的文化人仁科。

朴树这次迎来了限定返场,并且再次“真情实感“,面对自己喜欢的同学依然倾情推荐,说”我可以走,但他得留下“。

这份温柔不只给了喜欢的同学,当东部夏特的作品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推荐,无法入学,但“七上八下”的两位兄弟却双双进入下一轮考核,自己略显落寞时……

贴心小天使朴树精准捕捉了他坐在旁边的丧气心情,不仅主动上前安慰,还指导他如何去把自己的表演完成得更好。

邓紫棋和马頔则是音乐上专业,态度上宽容,只要同学的表现有亮点就愿意给机会。但作品存在的问题也会特地讲明,希望他们能做得更好。

李雪琴则特别像现场围观吃瓜的观众代表,容易被甜妹子的笑容击中,会心动好听的嗓音,还特容易就被同学的歌词所打动。

而且往往会产生一些精准的评价,比如听完鹿子野的EMO说唱,评价他“情绪很满,但不锐”,一下就让朴树眼睛发亮,夸她很会说。

而且,这次节目组真的有在努力传递音乐小知识了!

野生音乐知识科普部分,万能和弦再次被提溜出来“讨论”……

不仅科普和弦走向,还会在讲讲不同音乐风格,比如什么是hyperpop,什么又是melodicrap。

谈到音乐流派这种略显“高大上”的知识,也能以更趣味的方式呈现出来。

对普通观众来说,接受度更高也更容易理解,同时还能够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解锁一点音乐上的新技能。

其实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管是风云教师团,还是节目组,都透露着“我们给你们展示空间,你们随便野,怎样都OK”的态度。

所以他们的音乐才能完全按自己的想法去打造,也才能做到真正从同学们的自我感受、从本土元素地域特色出发。

非常好奇且万分期待,最大化的“野长”空间给到这群野生的人,他们又能在这样野长的空间下,野成什么样?

明日的惊喜感,永远是属于年轻的生命力

这是明日系列的第五季,有很多形式上的变化。

比如“明日夏校“概念的确立,东西南北的分区、无关性别的进行男女混赛,也不限制曲风……

但从第一期来看,《明日创作计划》依然充满着属于“明日”系列特有的惊喜感。

“明日”系列,一直都有属于年轻的表达。还记得明日一横空出世的毛不易,那些歌里平淡有些丧的小细节,却满满都是毛不易自己的人生态度。

歌里那些关于生活的不快与烦恼,戳中了当时的年轻人,也让《消愁》成了那个夏日的爆款,单日播放量就破了万。

《明日之子乐团季》是在乐队走红之后的一次新尝试,一群年轻人凑在一起做乐团,比起追求更牛更厉害的技术,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真实又热血的情绪。

追求的是与伙伴之间的体验碰撞,无论是水果星球还是午睡留声机,都能找到彼此身上对音乐理解的共通点。

而到了《明日创作计划》,这些年轻人明显更自由更有生命力,他们呈现的“素野生”感也更强烈直观。

找不到合适的演出服,就自己做;会特地去观察一颗苹果腐烂的全过程来汲取创作灵感;遇到合适的朋友,在摄影棚外玩小草也能高兴地上窜下跳。

看完第一期,会发现属于他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自我表达是——我就是我,野生野长的我。

天然低音炮的鹿子野,一边学着飞行器制造这种高精尖专业,一边又想着靠音乐出人头地。

歌曲文艺浪漫,整个人有点活在90年代的00后蒋先贵,创作灵感枯竭的时候,直接就暂时抛开,他觉得,自己反正不靠音乐吃饭,写不出来就写不出来呗——这种年轻一代的洒脱自由感,和过往年代的浪漫怀旧感交织在一起,有点意思。

考核时还会安排点适当的“小心机”,不唱自己歌里常规的高光片段,营造一种“我唱完了,又好像没唱完”的感觉,玩的就是欲擒故纵。

耍酷从来不成功的他,偏偏对“酷”有点小执念,最想得到的评价是“可恶,被他装到了”(?)……

被节目组从学校意外发现的晋美,虽然上过报纸,也拥有级别满点的弹拨技能,但这个藏族少年原本的人生规划是考公务员。

可这背后的他,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却是组乐队玩音乐,最喜欢做的事,是抱着吉他去布达拉宫的广场唱一天歌。这次踏上舞台唱歌,也让人仿佛能看到那个在布达拉宫广场,奔放且热烈的少年。

他们身上有着矛盾,有着野心,却真实地呈现着一切,肆意地按自己的想法去成长,不活成现有模子里的任何一种。

更妙的在于,这群少年少女身上,还有着立足于本土文化与生活之间的蓬勃创作力。

看到一朵花落可以写下歌;也能在万能和弦里放进自己的小巧思。据说这季同学们在夏校期间,把对宿舍生活的意见都写成了歌,让节目组哭笑不得。

这种蓬勃的创作力和他们身上特有的野生感融合,就成了最令人惊喜和惊叹的生命力。

这是这季我最感到惊喜的地方,有才华的年轻人总是层出不穷,但能把才华和旺盛的生命力结合在一起的年轻人,总是稀少而珍贵。

而音乐说白了,旋律和歌词都只是外在的表现的形式,内在的气质和蓬勃的生命力才是动人的灵魂。

这也是明日一直以来,最特别也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E姐结语

媒体看片会上,我还问过本季制片人一个问题:“这季同学们的野生性,是因为海选的时候有特意做筛选吗?”当时制片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说,“不是”。

她告诉我,是因为他们在海选的时候去往了好多个城市,面见了几百上千个人之后,从这届年轻人身上发现的一种共性,于是这种共性成为了本季的主题。

作为“明日”系列的老观众,我是能感受到这几季节目的不同变化,也能看到《明日创作计划》在音综上发力的决心。

本土创作,是一个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的词,当嘻哈成为当下年轻人最流行最喜欢的音乐,当短视频平台给歌曲传唱带来了新的考验,创作已经成为一件太难性价比太低的事情。随便抓个beat、套个万能和弦就能写首流行歌的当下,更别说去做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音乐。

但是这次,本土文化的视角还拓展到了少数民族文化上,节目中这群带着本土民族印记的少年将民族文化充分融入自己的创作中,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本土流行音乐的多样性,更可以通过这些年轻人的作品传递出民族文化的优秀与延展空间。

蓬勃的音乐青年们,永远都应该是最有想法最不被规则束缚住的那群人。迎合流行很简单,但创造流行的,不也应该是正年轻的他们吗?

回到创作的初心上,回到对音乐最本真的追求上,是这季《明日创作计划》给同学们的要求,也是难得的空间。

正因为如此,这个夏天的“明日之旅”才值得期待。

今天的话题是:

你看好哪些创作人?

来评论区说说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