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戴口罩!”
“广州加油!中国加油!”
年11月19日凌晨3点,我院支援方舱医医院指挥部通知,作为托管医疗队医院,与珠海支援医疗队、医院队、医院支援方舱医疗队组成联合医疗队。
11月20日下午,医院正式接收患者,在开舱24小时内大规模有序收治近人,截至11月29日,医院累计收治人。
11月27日和11月28日,迎来了首批人康复出院后,为了尽量让符合出舱条件的患者及时出院,医院安排11月29日余名新冠感染者大规模康复出院。
为保证流程顺利,11月28日晚医院联合医疗队与安保团队和转运团队对大规模出舱的全流程进行详细沟通和准备直至凌晨,形成了相应的流程。这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包括名单筛选报审、名单复核、高效通知患者、系统出舱、发放解隔证明、防疫通解除红码、转运等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减少病人等待的时间,降低折返的几率。
此后,负责各楼层的医疗队(中山六院何贤片区、河源片区、珠海片区)分别组建了解码小组、通讯小组、医生小组、护理小组进行通宵达旦的工作。
11月29日上午8时,一切准备工作就绪,8点半开始有序安排符合出舱条件的人分批出舱,一直忙碌到晚上8点多。
“这两日近名患者陆续顺利出院,给整个医疗队打了一针‘强心剂’,提升了士气和信心!我们是短时间内磨合的具有快速入舱和出舱管理能力的强战斗力队伍。此外,从这些出舱的患者情况汇总分析来看,转阴患者比例比预期高,转阴的时间也比预期快”医疗队总领队、我院院长助理邓艳红教授表示。
尽管接管初期困难重重,超人集中收治的方舱也给后勤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保障方舱正常运行,水电维修、保洁保安、志愿者、通勤调度车司机也24小时轮番待命。
面对这些复杂又困难的情况,在番禺化龙方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医护、患者、保安、保洁、志愿者、水电维修工、大巴司机等各个人群不畏艰难,共同发力,对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逐个击破……让这个大医院顺利运转起来。
邓艳红还介绍到,在医疗救治保障方面,落实了三级医师值班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完善了岗位职责,提出了24小时内发现需要救治的高危患者,明确了抢救通道和流程,按要求配备了抢救设备、抢救药品和基本药品,包括各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神经系统用药等,积极给患者解决问题,改善症状。
尽管如此,医院药品配备目录还是有限,遇到有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的,医院药房能满足,医生和药师都尽全力帮忙配药;实在满足不了的就请家属快递或请患者自行网购,医护接班之前帮忙带进方舱。
遇到有基础病和突发疾病的患者、孕妇和婴幼儿等群体,医疗队及时申请和安排转诊,并且每一班交班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