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生化环材,为什么被称为天坑专业教育 [复制链接]

1#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

“生化环材”是个坑,是许多大学毕业生,用脚踩出来的实际经验。

有教授说“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这样的说法显然有些偏颇了。

诚然国家、社会和高校设立各项专业,是有长远发展的考虑,是对莘莘学子努力向学、投身科研的鼓励和鞭策,但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

“学习是为了高考,工作是为了赚钱。”

这,就是初心。

1、一言难尽。

或许,家庭殷实的孩子,有条件从小在私立学校接受优质教育,长大后到国外留学,回国后能够凭借着“留学背景”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但现实是,许多考进顶尖名校的“生化环材”毕业生,最后的处境都有些“一言难尽”。

张晓勇,曾以长沙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心怀科研梦想的张晓勇在一家日化企业做了一年培训生、又调到客服部工作了5年,“在广州漂几年,既没成家也没立业,还是回家吧。”

现在,他是长沙马王堆陶瓷市场的保安。

前些年,有一名四川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从北京大学某生物专业顺利留学至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攻读硕士,12年未回家过年,却写下万字长文数落父母“过度关爱”。

如今,王猛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准备到北大读心理学博士,以解决自己在长期压抑下的心理问题。

而青海学霸周浩,无疑有着更让人吃惊的“奇葩经历”:他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专业退学,转学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不惜从北大学生转变为技术工人。

但是多年后谈起当年的决定,周浩依然说,“毫不后悔,很庆幸。”

所以说,“生化环材”的毕业生,当然也有天之骄子和不同凡响之辈,但不得不说,有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不好,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比其他理工科低得多,薪酬和待遇水平也远远低于计算机专业那些可以“敲代码”的毕业生。

2、良莠不齐。

当然,生化环材是国家科研发展的支柱产业,应该大力提倡年轻人“大干快上”。

问题是,除了那些天资聪颖、意志坚定,立志于献身科研事业的天才学霸,大多数就读“生化环材”专业的大学生,写论文难、毕业难,求职就业更难。

首先是“生物专业”。专业多、规模大,从业者众多。虽然许多科研项目的难度,不如化学专业那样艰深,但是大量才华出众的生物系研究员,都挤在更为优质的顶尖项目上,这就造成了不少研究项目“内卷化”严重,竞争非常激烈,权益冲突也不少。

其次是“化学专业”。很多尖端研究中,一系列的反应可能需要持续数周时间,中间还不能中断,否则就是前功尽弃,所以化学系的本科、硕士和博士都非常辛苦,极度考验人的精神意志。不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监控实验进度,更要随时随地处理异常情况,加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

再次是“环境专业”。虽然许多研究项目的难度,没有其他专业那样辛苦和艰深,但往往需要涉猎、结合和交叉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还需要经常出外勤任务,最头疼的是,很多环评项目做得再好,最后还只是为政策服务。如果管理者不认可、不采用,那么再辛苦的环境研究项目,最后也是白费力气。

最后是“材料专业”。虽然有很多优秀课题可以研究,但是其研究成果却缺乏品读、研判和分析的专业人员,结果,有些良莠不齐的研究项目充斥着“材料学术圈”,而有些颇有新意、足够深入也极具应用价值的优秀研究,却沉没在公众视野的背后。

3、苦不堪言。

为什么“生化环材”专业明明很有用,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化环材”,许多学生却不愿意学习、报考和深造?

现实是,每个行业都有学得好、做得好和赚得好的“大佬”,他们能够在日复一日、艰苦卓绝的研究后取得相对丰硕的成果,发表数量众多的顶刊论文,有的甚至能够有幸将研究项目应用化、商业化,获得突飞猛涨的巨额财富。

但是除此以外,真就是“苦不堪言”。

一个进入顶尖名校的“生化环材”勤学苦读4年,然后硕博连读甚至留学出国的精英人才,等到博士毕业,基本也30岁了,可即便是顺利入职任教,成为本专业屈指可数的专家,其收入很可能连计算机硕士都比不上。

这其实是很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比如就业率较低、薪酬待遇不高,论文毕业困难等。

总之,“生化环材”,的确是科研金字塔顶端的前沿专业,但是因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太多,社会上的用人单位、科研单位和就业岗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这么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对此,有教授说“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但其实,生化环材并不差,我们的年轻人也不差。

只是前沿科学的“金字塔”,能够挤破脑袋然后站在顶端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