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80多把车钥匙放在保安室四个样本解读 [复制链接]

1#

近日,杭州市拱墅区德胜新村的一位居民向本报反映,她今年排队排了3个月才申请到停车位,而停进来之后自己的车子就被剐蹭了,好在小区有监控,她找到了剐蹭她车子的车主,自己车辆维修也得到了相应的赔偿。

在老旧小区,由于停车位紧张,小区空间不足,车辆剐蹭是常事,不少居民表示,这是没办法的事。

“先天配比不足,后天供需失衡”是杭州老旧小区停车供需矛盾的共性。杭州大部分的老旧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在年之前,我国对居住小区没有停车位配建指标要求,几乎所有的老旧小区都没有符合现阶段城市规划部门要求的停车位。

随着居民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小区中可容纳车辆的空间渐渐饱和,导致小区原来规划的双向通行的道路成为单循环通道,也就是一侧用来通行,一侧用来停车,采用单循环模式通行,这在杭州的老旧小区中屡见不鲜。即便如此,停车位还是远远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

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大学路社区主干道上停放的车辆

11月30日-12月2日,记者走访了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大学路社区、拱墅区朝晖街道玉公桥社区和施家花园小区,大关街道大关西苑等,通过对四个小区样本的调查,发现各个小区在“螺蛳壳”中也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缓解停车位矛盾,如大部分采用了封闭式循环管理,或只允许业主申请停车证、修建立体停车库,还有小区居民下班后直接把车钥匙交给保安,24小时值班巡逻的保安见缝插针,帮助居民停车。

而在已经失衡的停车位供需天平上,一些社区现行对策的持久性仍面临一定挑战。

多把车钥匙放在保安室,保安24小时值班“见缝插针”停车

在杭州市拱墅区朝晖路上的施家花园小区中,车辆停放鳞次栉比,但社区单循环通行模式也在有序运行。记者走访发现,这个有序背后,离不开施家花园物业的一群保安。

施家花园小区道路上停放的车辆

小区中8个保安6个有驾照。居民每天下班后,如果找不到车位,先把车子停放在小区南侧道路上,再将车钥匙交给保安,自己就可以上楼回家了。保安看到空位后就将南侧道路上的车子开过去,帮车主把车停好,再拍个照发到“施家花园移车群”中,第二天车主直接根据照片位置找到车辆,就可以开车去上班了。

保安室中的车钥匙

“我们没有义务帮你们停车,你们硬要我们停,我们也是可以帮忙。但车辆如果出现剐蹭,我们不管。”12月2日,施家花园的保安王鑫这样告诉记者,他拉开了保安亭中的抽屉,记者看到两个抽屉中有不少钥匙,桌上还放满了两盒,这里最多的时候有多把钥匙。在“施家花园移车群”中,目前有个人,其中有六七个是王鑫的同事。

虽然说着“硬话”,但王鑫看到群里消息,接了个视频电话,拿起车钥匙就去帮居民停车了。

王鑫说小区内的车辆就像一碗水一样,就怕只流进来不流出去,有车开进来、开出去,他们就能见缝插针。他在这里干了将近17年,对小区内的停车规律已经非常熟悉,有些车辆也不算“僵尸车”,就是十天半个月才动一次,长期“蹲着”不动,让停车位更加捉襟见肘。

施家花园一楼的车库,车库内停一辆,外面还可以再停一辆

这个小区建于年,划定多个车位,但是小区共有多户人家,目前登记的车子就有多辆,每家有三四辆车很常见。施家花园每幢楼下都有一排地上车库,而现在一个车库并做两个来用,即车库内停放一辆,车库外的空间再停一辆。

其实,从年开始小区的车位已经渐渐紧张起来,当时一位好心的保安林师傅看不下去小区的停车难问题,开始帮业主泊车,慢慢这项服务就延续了下来。

但施家花园的物业管理公司原则上不允许他们这样做,帮助业主停车并不属于物业的服务范围,而保安属于物业的工作人员,如果这样做产生剐蹭、碰撞等纠纷,对物业来说也是一件麻烦事。

记者了解到,其实保安每次帮居民停车也都是小心翼翼,即使偶有剐蹭,居民也能理解,不会去追究保安责任。“停车的话就把钥匙给保安,现在停车位很紧张,哪个小区停车位不紧张,整个杭州都这样。”施家花园居民口中所指是杭州的老旧小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停车模式,如果下班回来晚了,自己找车位就要找半个小时,交给保安更省心。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那没办法的。”对于帮业主停车这件事,王鑫和记者一连说了五六个没办法,在目前情况下,居民和保安的话语中都透露出对停车问题的一丝无奈。

而保安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事情,除了无偿奉献精神,也包含着双方的考量。如果放任业主在小区内停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序,容易引发消防通道堵塞、停车矛盾激化等问题,最后还是要靠物业方等去进行协调管理。保安的辛苦、居民和保安之间的默契,换来了小区内停车一定程度的有序和平衡。

作为针对车位不足的“暂缓之计”,在保安的帮助下,施家花园小区内勉强能停得下多辆车,也没有因此发生过什么矛盾。但目前小区车辆已几近饱和,如果车辆再继续增长,保安也很难再有发挥的余地。

这个社区一条路上停了3排车,交警贴罚单也不管用

在上城区小营街道大学路社区,“停车难”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居民和社区管理人员。

大学路主干道上的一个交叉路口

大学路主干道上停放着3排车辆。这条路一端连着解放路,一端连着庆春路,道路两侧分布着大学路社区、葵巷社区和老浙大社区,每天的车流量不算少,由于道路空间被挤占,常常出现两车交汇困难的情况。此前,交警采取过对停放在大学路主干道车辆贴罚单的方式进行管理,即便钱罚到眼下,居民也没有其他位置停车,甚至找交警提了意见,后来便取消了贴罚单的方式。

这个三个社区属于大学路封闭区,区域内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学路社区和葵巷社区、老浙大社区形成了一个“老大葵社区生活圈”,物业公司对这个生活圈进行共同管理。目前区域内共有到个停车位,而停车需求就有0多辆,居民的生活空间、小区内道路被车辆挤占。

今年7月份,“老大葵生活区”新旧物业公司进行交接,新的物业公司接手后,增加了7个保安,每个保安配备对讲机,如果遇到社会救援车辆等重要车辆通行,各个点位的保安就会通过对讲机维持车辆秩序,让出消防通道。

“其实主要问题还是停车资源紧张,社会发展太快了,年之前的小区规划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年以后的停车需求。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每家有两辆以上的车子很普遍,所以我们在发掘停车资源时,只要看到一块可利用的空地就会非常欣喜。”大学路社区公共服务站的许站长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社区在和居民沟通中,大家的意见也是希望社区或者物业对乱停车现象进行规范管理,另外就是希望能发掘新的停车资源,增加一些停车位。“我们现在就是一方面对社区停车进行科学化管理,尽量增加停车位来缓解。另外就是重新再梳理社区停车需求的数量。”许站长说。至于向外拓展,大学路社区周围分布着商厦、社会停车场等,不仅距离上不便,收费也远远高于小区内停车,居民还是会选择将车子停在小区内。“确实晚上回来了这里车子没得停居民心里有火也很正常,我们也接到过一些投诉,社区正在采取措施进行规范化治理,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吧。”许站长无奈地表示。

老旧小区修建立体停车库、只允许业主申请停车证等措施有用吗?

今年3月,杭州市首例“旧改”(老旧小区改造)立体车库在拱墅区大关街道大关西苑启用,这个停车库位于大关西七苑对面的空地,占地近1平方米,高9.8米,5层配备车位个,是原有地面泊位的3倍,另外还包含17个充电停车位。

大关西苑立体停车库

大关街道西苑第一社区的党委书记张日辉告诉记者,之前社区总是收到车子没地方停、小区道路拥堵等群众意见,通过“大循环综合管理”等多轮停车改革,年又完成“旧改”,再加上这个新建的立体车库,社区就没有再收到过相关的投诉了。

大关西苑

大关西苑登记有多辆车,但路面车位只有0多个。“下班回来晚了停车位不好找的,到时这个立体车库也会停满。”立体车库对面大关家电回收维修店里帮朋友看店的居民告诉记者。从居民和社区双方的反映中可以看出,社区虽然目前停车资源依然紧俏,但已经比治理之前的情况要改善许多。

大关西苑

另外,张日辉表示现在社区每周还能零星的收到一两辆车辆申请登记,经过治理后的大关西苑10年内居民停车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居民车辆的保有量一直在增长,社会也在加快发展,10年后的情况就不敢保证了。

拱墅区朝晖街道的玉公桥社区也是在完成“旧改”之后对车辆进行了更加规范的管理。小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他们社区位于朝晖二区,回来晚了就要去朝晖四、六区寻找停车位,虽然停车位非常紧张,但花时间还是可以找到停车的地方。大家有时甚至会把车停在绿化带上,她也因此把车换成了底盘更高的SUV型车辆,为了更方便开上绿化带。

玉公桥社区

该社区年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划定了多个停车位,而社区目前登记的车子有0多辆,其中不少是亲情卡,也就是探访车辆。“通过‘旧改’,我们把能开发的停车空间都开发了。”玉公桥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记者发现,玉公桥社区后面还有一条上塘河,上塘河一侧的道路也被利用起来划起了停车位。

上塘河一侧停放的车辆

即使和其他小区一样面临资源紧张情况,通过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该社区的目前停车管理也是在有序维持着。另外,玉公桥社区还通过只允许业主办理停车证的方式来缓解供需矛盾。“如果租户再停进来,停车位可能就不够用了。”玉公桥社区工作人员表示。

玉公桥社区

而记者在采访上城区小营街道大学路社区时,该社区表示他们咨询过法律界人士,租户不能停车进租住小区并没有法律依据,所以他们还是允许居住在社区的租户将车辆停进来。

杭州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治理难点何在?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停车难”作为杭州老旧小区的痛点影响着百姓的居住环境,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不可否认的是,杭州市通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增加停车资源,缓解了停车位紧张情况,规范了乱停车现象等,让社区进出更加有序。数据显示,年改造至今,杭州全市老旧小区已新增停车位个,序化停车位个。而解决现有的老旧小区停车问题,依旧面临很多难点。记者通过采访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到,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需要突破空间、资金、居民意见等关卡。同时,当公共资源覆盖到整个社区时,不仅仅是停车位,比如还有养老、托幼等一些公共服务,这些都需要空间。对于“先天不足”的老旧小区来说,开发新空间并非易事。在空间探索上,大关街道西苑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张日辉表示,小区地面的资源非常有限,未来的思路只能是向空中或者地下要场地来新建停车位。上城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在征得居民同意的基础上,在红梅公园下挖建设智能停车库,整个停车库余平方米,共有车位60个,其中机械车位35个、普通车位25个(含6个充电桩)。大关西苑立体停车库红梅社区地下停车库(图片来源:上城发布)红梅社区地下停车库(图片来源:上城发布)而有些小区先天基础没有这么“幸运”,可发掘的空间实在有限。“如果要彻底解决社区停车难问题除非新建停车场,但目前来看确实还是比较困难的。”对于社区情况,大学路社区公共服务站站长这样说。由此看来,潜在空间资源的开发还需要结合各个小区的实际条件进行。记者通过相关部门了解到,无论是老旧小区停车位建设还是更多的公共资源覆盖,在资金上,仅靠政府力量还不够。今年2月份发布的《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0个,基本完成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意见》中还提到在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方面鼓励多方参与。其中就有“结合城镇老旧小区自身特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改造,探索明确投资建设者产权,实现投资、建设、所有、受益及运营责任相统一。”大关西苑的立体停车库就是引入的社会资本,让专业的公司来运营,这样的案例在杭州老旧小区停车位改造中不在少数。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如果能实现群众使用率高,企业方盈利以保障正常运营,无疑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杭州老旧小区的停车位改造方案还是要居民说了算,需要征得群众同意,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对于老旧小区来说,如果建地下停车库还涉及到技术、安全等问题。即使到了改造这一步,百姓也会有阵痛期,在改造过程中,如果项目有持续性,施工上不可避免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这时还要不断做群众工作,赢得居民支持。

监制

丁前程郑莉

编辑记者

沙凯迪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