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东路与会展西路交叉口,公交站台处有个垃圾袋,请跟进处理一下。”指令发出后,附近的环卫工人迅速赶来把垃圾处理干净。在官渡区IOC城市运营中心,这样的指挥调度有序有效。
为迎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官渡城市大脑助力服务保障系统亮相。
上述场景是官渡区依托智慧城市大脑,高质量服务保障联合国《生物多样新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一个缩影。作为COP15主会场所在地,官渡区及时启动智慧城市大脑建设项目,并充分发挥城市大脑数字化、智慧化、集成化作用,以“望、闻、问、切”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字化赋能于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智慧消防、智慧水务等场景应用上,更好地为大会召开保驾护航。
目前,官渡区城市大脑(一期)项目基本建成。项目以智慧化为核心,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同步推动“数字经济、数字*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同时,通过搭建城市运营中心和智慧消防中心2个指挥中心,开发监控视频、数据信息、地图资源、指挥系统4种能力,拓展N种数字化应用场景,对主会场周边人、地、事、物、组织全要素洞察,在维护稳定、安全生产、市容环境等重点难点问题的管理治理上予以赋能,进行智能化分析、识别、预警处置,使城市运营从“看得见”到“会思考”。
为加强会场周边突发事件处置应对能力,该区还建立了“1+4+14+21”的防控圈层,并与城市大脑互联互通,实现多网合一的联调、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深化了“人在网中行,事在格中办”的智慧化网格管理体系,提高了预警、风险防控的精准度和决策的科学性。
一方面,城市运营中心整合*建、综治、城市运行等多中心职能,融入指挥中心功能,运用上完路高清和全结构化视频探头,并整合了视频、数据、地图和指挥资源,实时监测路面交通卫生、绿化建设、老旧建筑改造等情况。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李环宇为众人演示了系统实时监测街道卫生情况的功能。通过视频探头的捕捉,指挥中心能够及时了解街道环卫工作人员的工作及路面卫生、共享电动车辆摆放等情况,并能及时与相关区域的负责人员联系进行全面和及时的远程指挥。
另一方面,在智慧消防中心的建设工作上,该系统融合了互联互通,多网合一的联调、联防和联控机制。通过区消防大队在现场进行场景演示发现,整合地图资源的数据分析能对火灾发生地点进行精准定位,并通过高清摄像探头首先确认灾情速报是否准确、随后跟进火灾发生地的实际灾情情况,同时,借由指挥化的管理体系指挥中心即能调度指挥该区域的消防分队的救援工作,发挥有效、及时、全面、精准的联防机制作用。
自城市大脑试运行以来,智能识别上报处理城市管理类案件余件;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5.3%,街面“两抢”、扒窃、盗窃车内物品、盗窃电动自行车警情同比分别下降65.9%、58.3%、57.5%和58.4%,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切实提升,为COP15的服务保障工作搭建了一道数字化保护屏障。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智慧环卫联盟
联系秘书长:王淑宝邮箱:smartcaues.cn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