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雨静编辑
马越1
“只要我够努力,老板一定会过上他想要的生活。早安打工人!”
“打工可能会少活十年,不打工你一天也活不下去。下午好打工人!”
最近在社交媒体中突然流行起“打工人”语录和表情包,这些表达各异的图片和文字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大家都是打工仔,为老板赚钱、为生计奔波是自己的宿命。由于写实中还带着一丝苦中作乐,这个网络流行语迅速引起了广大网友共鸣,因此尽管不像别的营销事件有网络推手,打工人这个梗还是在社交媒体流行起来。
打工人表情包。图片来源:微博据网友考据,“打工人”这个定义最早年就曾出现在百度贴吧中,不过真正被网友当成梗来玩是因为网红“抽象带篮子”的视频。
带篮子曾在网上发布了几条短视频,其中一条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
此后带篮子又发布了几条打工人语录短视频,这种看似工作态度相当端正其实却带着自我调侃的句子很快引起网友的转发和模仿——无论是北上广高档办公楼里为公司打工的白领,还是低线城市的基层务工者,都纷纷开始调侃自己的“打工人”身份。
“抽象带篮子”的早安打工人截图。图片来源:B站视频截图带篮子的“打工人梗”最早能流行,和带篮子本人的人设有很大关联。
带篮子作为一个95后网红,他本人带有浓厚的“底层人民”意味:小镇青年出身,高考考了两次成绩都不理想,轻工业职业学校大专毕业,现实中他的职业原本是一个工厂的保安。在直播中带篮子有一句经典调侃:“大专人,大专魂,大专都是人上人。毕业的将来都是给大专人打工的!”事实上,如果最初是个在一线城市格子间生活的精致白领——哪怕过着还不起卡债的月光族生活,说出这句话也并没什么说服力。
正如快手上的人间百态和拼多多的廉价拼团最早抓住的是低线市场的红利一样,出现在带篮子视频中的“打工人”梗,最早的确是低线劳动者的自我慰藉——收入很低、生活很苦,每天起早贪黑给老板打工。
但依托着社交媒体的高速传播以及当下主流互联网语境的推波助澜,这个流行语也迅速为大众所接受。
从“社畜”、“丧文化”、“土味文化”等过去流行过的社交媒体趋势中你会发现,当下年轻人中的主流互联网语境,已经不再是体面精致的中产阶级和机场成功学织造出的“人人皆可走上人生巅峰”的梦,而是愈发引起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