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纪录片人生七年repo
TUhjnbcbe - 2021/10/6 22:23:00
年前入坑了《人生七年》,向来没啥仪式感、对春晚也不抱期待的我,大年夜晚上继续在看,正好看到了“28UP”那一集,也是我即将面对的年纪。向来很讨厌那些制造“年龄焦虑”的声音/文字,也一直认为,年月日作为一种时间刻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没有温室等现代种植方式的旧时候,春夏秋冬,是农作物生长的一整个循环,是那些靠天吃饭的人们又一轮的耕作与收获。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显著增长。当生死的循环变得更加缓慢的时候,人有更多的时间来探索这广阔的世界,也可以向内探索、问自己这一生打算怎么过?好像有点扯远了,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纪录片:《人生七年》始于年,是导演MichaelApted为BBC电视台拍摄的系列纪录片,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多位7岁小孩。之后每隔7年,Michael都会重新采访这些孩子,问很多相似的问题,也会结合一些时事(比如英国脱欧hhhh)。从年到年;从7UP到63UP;从高糊的黑白画面到高清的彩色画面,还有了航拍镜头;看到最后,最初看到的那些小孩子,也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Givemeachilduntilheisseven,andIwillgiveyoutheman.”节目以这句“七岁看到老”的俗语开始,试图去证明阶级是不可跨越的、对人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那些因素都是天生的。坦白讲,我不是很喜欢一开始的几部,因为里面充斥着各种“刻板印象”,关于阶级、性别、种族等等。正如一位受访女性Jackie在“63UP”里吐槽Michael,“Whyisheaskingmequestionsaboutmarriageandmen?Whyishenotaskingmequestionsabouthowthecountryis?”(为什么导演总是问我关于婚姻和男人的问题?为什么他不问我那些社会问题?)作为女性,对于Jackie他们那种被冒犯的难受,我非常感同身受。就像过年期间,某些亲戚在饭桌上,总是会关心女性的婚恋问题,而非事业发展。更过分的那些人会物化女性,基于生育价值,将大龄女性贬得一文不值。但后来我慢慢释怀了。因为,无论是导演还是受访者,你都可以感受到岁月带给他们的成长。他们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都变得更加全面与深刻,对于不同观点也愈加的包容与开放。从一开始导演完全主导的状态,后来渐渐变成了导演、受访者平等对话的朋友状态(特别喜欢导演被怼的片段hhhh而且,我作为一个旁观者,又何必那么较真呢?正如“28UP”播出后,受访者Peter因为表达了自己对于统治当局的不满,而被小报描述为"AngryyoungredinThatcher’sEngland”,被学生家长纷纷投诉,然后不得不辞去了教师工作;还有Nick同为大学教授的妻子,因为拒绝传统家庭基于性别的角色分工而被很多观众骂。哎…很多人真的太没有边界感,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总想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或许是因为这样,一些受访者选择退出这个节目,虽然有些后来又回来了。毕竟,面对镜头坦诚自己,被那么多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录片人生七年re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