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大不同·观点
重塑认知,成为不焦虑的父母
作者:申易
来源:开始吧(ID:kaishizhongchou)
/观点No.52/
倾全力,过一生
TrytoLiveaGoodLife
在纪录片领域,
有这么一部堪称“神作”的片子。
豆瓣评分9.6,
常年居于纪录片推荐榜首,
中文译作《人生七年》,
每隔七年更新一集。
从年第一集《7UP》开播,
到年最新一集《63UP》开播,
时间跨越整整半个多世纪。
图源
豆瓣为什么叫人生七年呢?
因为在英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
“GivemeachilduntilheissevenandIwillgiveyoutheman.”(给我一个七岁的孩子,我可以看到他成年后的样子。)
和我们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一个意思。
以此为切入点,年,英国BBC电视台精心挑选了14个7岁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对他们进行一次回访。
每个孩子身上都粘着与生俱来的标签:上流阶级、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和最底层的穷人。
导演的初衷是期望通过这部纪录片验证一个猜想:一个人出生的社会阶级,决定他的未来。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人们显然低估了这部片子承载的含义,它所表达的主题已经远远高于“阶极”这两个字眼。
某种程度上,《人生七年》系列更像是一次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拷问。
1
在第一集《7UP》里,导演的观点似乎得到了印证:所有孩子都是原生家庭的缩影。
来自精英家庭的三个孩子即使放在现在来看,也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们七岁就读《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划,上牛津或者剑桥、读法律、毕业后从*或者成为律师。
精英阶层三人组左起:约翰、安德鲁、查尔斯
相比之下,底层穷人家庭的孩子就没想那么多了。
有的说长大想先四处走走看看、有的说以后想有一座漂亮舒适的房子、而有的孩子甚至还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意思。
《7UP》中福利院男孩保罗
随着后续剧集的更新,这些孩子的人生轨迹逐渐清晰了起来。
和大多数人预测的结果一样,上流阶级的孩子在成为精英的道路上按部就班的前进着,如愿考上名牌大学,毕业成为律师,在大公司拥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一路顺风顺水。
《21UP》中精英三人组约翰安德鲁查尔斯
底层家庭的孩子大多念到初中就辍学了,要么找一份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勉强维系生活,要么干脆早早结婚生子,过着和上一代人差不多的平庸生活。
《21UP》中另一个福利院长大的男孩西蒙
乍一看,阶级的藩篱的确把他们的命运隔成了两半。
上层的孩子依然在上流社会,而底层的孩子却无法摆脱为生活辛勤奔波的命运。
但是,一个人的一生真的能这么草率地下结论吗?
也不一定。
2
人生总有例外。
这个例外叫“尼克”,一个来自约克郡农村的男孩。
他是唯一一个真正靠自我奋斗打破了原先阶层,实现阶层跳跃的主人公。
《7UP》中谈到理想的尼克
出生在乡下的尼克,一路逆袭。
21岁考入了牛津大学物理系,还一口气拿到了博士学位。28岁移民到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担任教授。
让我们把时间退回到年,尼克7岁。
小时候的尼克并没有表现出过人的一面,后来连他自己都说:“我有个朋友认为我长大注定要经营农场。”
而尼克通往牛津大学的道路,始于一间只有一个班的乡村小学,他每次需要徒步4英里去上学。
农二代尼克
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读书,换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尼克坚持下来了,之后更是表现出对物理化学的极大兴趣。
“如果能改变世界,我想把它变成钻石。”是从7岁的尼克嘴里说出来的。
走在乡间小路的尼克
或许当时压根儿没人把这句童言童语当真。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他虽然没能改变世界,但他把自己打磨成了一块钻石。
从穿着带泥巴靴子的乡村小子到西装革履的大学教授。在和命运的博弈中,尼克最终凭借自身努力战胜了阶级。
在给学生上课的尼克
虽然“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已经被我们说烂了,但不得不承认,它仍然是普通人颠覆平庸最有效的捷径。
诚然,和富人的成功比起来,穷人的逆袭的确更容易被人放大,但不代表富人的成功不需要付出努力。
还记得开头提到的精英家庭长大的那三个男孩吗?
约翰是他们其中之一。
他不但考上了牛津,后来还成为一名皇家律师,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是大多数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对此约翰却有话要说:“人们总以为,我们这个阶层的人,生来就拥有这些权利,但我们也需要熬夜拼命,付出大量努力,才能进入大学。”
原来,看似顺风顺水的人生背后也会藏着残酷的现实。
在《56UP》中,约翰说出了他隐藏多年的秘密:
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撑起整个家,而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只能拼命读书拿到奖学金。
《56UP》中的约翰
我们总羡慕别人命好,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拥有丰厚的资源,却忽略了,唯有拼命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3
努力固然重要,有时候选择也很重要。
人生可以有多种可能性,就像丛林里的很多条路。
它的残酷在于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而这同样是它的迷人所在,因为没人知道前面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
布鲁斯出生在一个相对优渥的中产家庭,21岁考上牛津。以他的出身和学历,毕业后当一个银行家或者大学教授应该问题不大。
想去非洲做传教士布鲁斯
但他没有。
毕业后的布鲁斯去了一所伦敦移民区的学校教书,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社会底层的有色人种家庭的孩子,但不妨碍布鲁斯给予他们无差别的关爱。
正在给学生上课的布鲁斯
当老师是一个看似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选择。
事实上,布鲁斯一直是全片最具人性光环的人。
他从小有一颗慈善的心,无论是7岁说要去非洲当传教士,还是14岁说有机会就去帮助别人,初心一直没变。
35岁那年,布鲁斯去了孟加拉国的一所学校支教,薪水少得可怜,住的是当地*府分配的简陋公寓。
导演问:“金钱对你重要吗?”
布鲁斯:“不重要,我的钱足够我生活,太在乎钱很恐怖,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比钱更好。”
布鲁斯四十多岁才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回国后继续在学校任教。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想让那些背景不够出色的孩子明白,阶级并非不可逾越,靠自己的努力也能改变命运,过上想要的生活。
虽然布鲁斯不算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士,但他始终是中产阶级里贵族气质的保持者,他的人道情怀足够让他的一生都沉浸在幸福感和成就感中。
不走寻常路的除了布鲁斯,还有苏珊,一个普通工人阶级家庭的女孩。
工人阶级家庭三姐妹杰基琳恩苏珊
不出意外的话,她本来应该会像另外两个同伴一样,初中毕业,结婚,生子,过上相夫教子、围着柴米油盐转不停的生活。
但她没有。
苏珊14岁时接受采访说:“我应该不会太早结婚。”
《14UP》中的杰基、琳恩、苏珊
她还就真的没有太早结婚,而是选择了一条独立女性的进阶之路。一边忙碌工作提升自我,一边保持独身享受生活。
苏珊先是在一家旅行社工作;之后在一家房屋协会做一份兼职工作。42岁她重新做回全职。
而她的人生也从42岁开始,一路开挂,愈发精彩。
苏珊进入伦敦大学法律系的行*部门工作,最初只是负责安排课程,她做得很认真。
苏珊在伦敦大学工作
49岁,她被提拔为整个学院的研究生项目主管。
56岁,苏珊已经可以对着台下名学生做公开演讲,丝毫不怯场。
正在给学生做演讲的苏珊
“有些人会觉得怕,但我不会,因为我知道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都知道答案。”
从《42UP》开始,几乎每集都能看到苏珊脸上挂着笑容,体面的工作和美满的家庭给了她自信和底气。
虽然自始至终没跳脱她的阶级,也没有挣到很多钱,但她乐得其所。
心态乐观积极,事业小有成绩,家庭和睦幸福,或许苏珊早就不在乎“工人阶级”这个标签了。
一个好的家庭背景的确能让一个人在前20年比别人少走些弯路,但人生后半程怎么样才活得更有意义完全取决于自己。
4
在《人生七年》里,还有一个主人公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人生不存在逆袭,也谈不上成功,年少误入歧途,中年经历“破产”,却在《63UP》活成了最让人羡慕的样子。
他是托尼,来自伦敦东区底层穷人家的孩子。
不爱学习喜欢打架的托尼
托尼从小有个当马术师的理想,14岁辍学去马场做学徒,无奈水平有限只能放弃,他不得不换一个理想——当出租车司机。
21岁,他染上和父亲一样的恶习,赌博。整天游手好闲的托尼在赌场靠给人下注赚些外快,导演还由此推断他接下来可能要坐牢。
托尼所在的赌狗场
谁知。
托尼的人生在28岁进入了正轨,不仅没有像导演说的“蹲大狱”还走了“大运”,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一系列操作。
托尼一家四口的合照
与此同时,托尼如愿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但他不安于现状,几经折腾又变换了很多种身份。
学过影视表演,尽管只能跑跑龙套,混些小角色;
开过一年酒吧,可惜很快倒闭了;
在西班牙投资过度假屋,血亏,还赔上一套房产;
经历了起起伏伏,托尼还是干回了老本行,开出租车,但自始至终他都不缺重头再来的勇气。
虽然这辈子没做成什么大事,但他把想做的都做了一遍,一生秉持乐观,在自己的多面人生里纵情奔跑。
也没什么不好,人生最怕到头来一肚子遗憾。
5
上个月《63UP》更新了,巧合的是,播出那天刚好是中国高考的日子。
在中国,高考一直被看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甚至是改变一个家庭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于是在这个奇妙的时间节点,中国的孩子为了拿到大学“入场券”正在奋笔疾书。而大洋彼岸的英国,等了七年的观众也守在电视机前见证着一场暮年和解。
《21UP》主人公聚首
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它是最早的真人秀,只不过,它比真人秀更真实,比纪录片更深刻。
在这一集,导演问每个人:你做过什么让你感到后悔的决定吗?”得到的回答无一不是:“不后悔。”
导演后来回忆道:“我一开始习惯于扮演上帝的角色,不带感情地预言他们的发展。但几十年后,我发现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错误。”
导演MichaelApted
面对镜头,每个人都给自己的一生做了一番总结。站在63岁的山峰上,他们的内心,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却比任何时候,都要通透。
“如果当初我在学校更用功,说不定现在会过得更好。如果你想成功,想过上好生活,你就得逼自己努力。”
《63UP》中福利院长大的西蒙,后来自己开办寄养所照顾了多个世界各地的孩子
“不管做什么工作,知识都有用,因为受到的教育是夺不走的。”
《63UP》中福利院长大的保罗,7岁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意思,却培养出上大学的女儿
“如果你出身富贵会得到更有吸引力的工作,更轻松的生活,也更容易成功,但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努力。”
《63UP》中的托尼
“我不希望她(孙女)目光短浅,我年轻时就是那样的。”
《63UP》中工人阶级三姐妹之一杰基
从第一集到第九集,从他们7岁到63岁,片子只有短短的多分钟。
也就是说,花十几个小时,两三天的时间,就能看完这些人的一生。
《人生七年》主角们小时候与年老时的照片对比。
56年的记录,如果说最后非要得出一个结论的话,大概就是:人生不存在绝对的躺赢,无论处在哪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机遇和挑战。每个人都应该为能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不断努力。
阶级并非不可逾越,靠努力也能改变命运,过上想要的生活。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变得专注而自律?首先父母要先放正心态,变得不焦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少年大不同特邀著名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陈默老师,在孩子开学前的8月31日,为家长们开设全天线下课程《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教你成为好父母》,结合当下教育状况的最新变化以及她临床一线的最新案例,为家长们深度剖析竞争高压下,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出路。
?点击阅读了解更多课程内容
陈默:8月31日开学前,为焦虑家长开小灶
陈默:家长集体焦虑背后有6大根源
▼
/报名方式/
陈默: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教你成为好父母全天线下课程
时间:
8月31日\周六
上午10:00~12:30
下午13:30~16:30
地点:上海市黄浦区局门路号8号桥IV期R层多功能展示厅
费用:
原价:元\人
早鸟:元\人(8月20日截止)
两人同行:元\人
老学员专属福利:7月11日前,订阅过陈默老师任何一门在线课程的学员,邀请一位未订阅过课程的新伙伴,可享受最低学员优惠价,付费通道会在学员群内公布,两人同行:\人
课程对象:本课程适合所有年龄段孩子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对教育和成长话题感兴趣的所有伙伴。
福利优惠:凡是参加此次线下课程的学员,课程当天现场可获得“少年大不同课程优惠券”,用于订阅陈默老师和少年大不同出品的所有课程,价值50元。
报名方式:
点击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