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全校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按照“突出主题、确保安全、就近就便、创新形式、务求实效”的总体安排,根据共青团云南艺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方案》要求,云南艺术学院团委组织在昆学生赴昆明市官渡区开展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8月4日至8月7日,校团委副书记赵颖老师和校团委全体工作人员以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高职学院团组织负责人与来自各学院的在昆学生志愿者们一同来到官渡区欣景社区、花田社区、海华社区开展了“情暖童心”关爱随迁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
欣景社区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每一份专注都不孤独
活动期间,我校志愿者结合艺术专业特点,采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融知识和趣味于一体,带来音乐、舞蹈、美术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
成
果
每一份成果都值得肯定
通过让孩子们在面具和纸伞上绘画创作以及教授儿童“幸福拍手歌”和“虫儿飞”等歌曲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花田社区
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用热情与关爱,迅速与孩子们打成一片。他们脚踏实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全面深层次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并努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孩子们带来一份温暖。
轻松愉快的相处过程
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培养小朋友们的艺术思维和想象力。
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如果说,天使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存在,那么孩子一定是人间的天使。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被五彩斑斓的画笔展现在作品上,给志愿者们带来无限的惊喜与欢乐。
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合影
孩子是社会的希望,他们的父母有的迫于生活的压力,远走他乡务工,但是该有的关爱不可缺失。志愿者们近距离的与留守儿童进行了学习和生活上的沟通交流。同时志愿者们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海华社区
活动剪影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在海华社区,我校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展了“长大后的世界”主题绘画活动以及以食物为主题的手工彩泥活动,同时带领孩子们扮演社会中不同的职业角色,使其感悟每个职业的辛苦及伟大。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孩子们辛苦的成果
最后,孩子们以写或画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两天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
活动期间,赵颖老师及所有带队老师与志愿者一起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老师们对我校志愿者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意见。赵颖老师强调,广大基层需要大学生来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也需要到基层来,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同学们可以把基层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本次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我校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也要在活动中不断总结改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本次活动服务对象均为4-12岁的随迁留守儿童,在实践教学中,同学们要用心用情,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颗艺术的种子。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贯彻*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措施,是加强高校*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有效载体。此次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达到了让志愿者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也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守正创新,为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到社区报到,参与属地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待更多的同学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基层,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在学思践悟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图片:刘亦麟张龙飞张扬雪
文字:高文佳
排版:高文佳姜旺谨
审核:熊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