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会
年12月26日,昆明滇池中学语文教研组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年末茶话会。在这次茶话会上,语文教研组邀请了六位退休的语文前辈来和滇池中学的全体教师共叙光阴的故事,同享语文的情怀。他们是昆明市第三中学原*委书记杨冰老师、原教科室主任陈俊康老师、原语文教研组组长王旻老师、常佩娟老师、刘一鸣老师、施红坚老师。参加这次茶话会的还有昆明市周丽蓉名师工作室成员、西山区方睿名师工作室成员。活动由曾就读于三中、现为滇中老师的郝澍老师主持。
滇池中学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王琦老师表达了对到会的语文前辈仍然心系学校教育的敬佩,希望前辈们能继续发光发热,用自己的丰厚学养浇灌新的语文热土。此外,王校长希望年轻老师多向语文前辈们“取经问道”,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增进团结。祝愿语文前辈们身体健康,同时希望他们能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学校发展。
昆明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语文特级教师周丽蓉老师,为与会的老师们介绍了七十四岁的退休教师陈俊康老师。
陈老师人生阅历丰富,当过兵,打过战,做过文艺,进过工厂。走上讲台,器宇轩昂;讲起课来,妙语连珠;唱起歌来,嘹亮激昂。这样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当年不仅特别受学生欢迎,而且也受到年轻老师的敬重。陈老师现场朗诵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情感激昂,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陈老师爱写作,爱摄影,曾经出版过旅游文化散文《江之尾》,这次活动又带来了自己的新书《直行临近》,并把这本反思越战的书赠送给了滇池中学语文教研组、周丽蓉名师工作室和方睿名师工作室。
三中语文前辈的风采在每一个三中人心中都留下了抹不去的风景。舒银敏老师曾经是三中的学生,然后走上了三中的讲台。她讲述了自己和退休教师杨冰老师的故事,回忆当年,哽咽几乎不能成语。
杨冰老师退休前是昆明三中的*委书记,几乎所有进入三中工作的年轻人,都在她的办公室里得到过她的关心和培养。杨老师当年有厚厚一叠笔记本,里面全是自己写的文章。现在退休了,仍然笔耕不辍。她用一颗博爱的心,写那些没有车接车送、自己刷公交卡上学的小孩子,写那些天不亮就在城市的干道上穿梭的公交司机,写那些平凡但是暗暗闪光的人和事。
杨老师说起话来幽默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张口就有一段天然魅力。凡是听她说话的人,都绝不会走神,只能伸长脖子,竖直耳朵,深怕听漏了一言半语。她的声音,印在所有她教过的学生心中,印在所有她指点过的年轻老师心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余宗强老师对退休教师常佩娟老师最深的印象。常老师端庄沉静,语文教学扎实老道,教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郝澍老师当年就是常老师的学生。如今已经四十岁的郝老师仍然清晰地记得自己上初中时常老师的语文课,常老师说过什么话,常老师给自己评了几分,都如在昨天。一个老师,能让学生记一辈子。
常老师还是一个尽责的师傅,年轻教师初上讲台,只要跟着常老师磨炼过一轮,就可以独当一面。三中很多优秀的老师都是她的徒弟。
昆明三中师徒相传的优良传统就是这样一路相传,如同一把火炬,明亮、温暖,照亮了年轻人路,温暖了年轻人的心。每一个进入三中的老师都感受过这道光,徐芳老师也回忆了自己和师傅刘一鸣老师的故事。
刘老师当年像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关心自己的徒弟徐芳老师。徐老师身体单薄,刘老师就把她叫到自己家里去睡午觉,开小灶。和刘老师的女儿睡过一张床吃过一锅饭的徐老师,想到当年师傅对自己的恩情,热泪盈眶。
刘一鸣老师是昆明三中语文组个性鲜明的老教师,她的热烈、激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她讲课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独树一帜。在茶话会上,刘老师为所有老师朗读了一篇自己当年写的有关昆明三中语文教学组的文章,说到当年的教研氛围之浓厚,说到当年的人情之温暖,一个个闪光的片段,一段段真情的回忆,使许多在座的老师潸然泪下。
孙璐老师也讲述了自己和师傅施红坚老师的故事。但是,孙老师没有讲,而是读,读事先写好的稿子。为什么不能讲?因为怕控制不住情绪泪流满面。三中师徒之间情感,超越了一般的工作关系,是一份以心换心的深情厚谊。
施红坚老师美丽、优雅,从来不大声呵斥学生,平常说话总是娓娓如歌,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声如天籁。施老师爱唱爱跳,永远保持着窈窕的身材。在茶话会上,她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带动了所有人的“舞性”。有她的地方,就有美。
这样一位温柔美丽的老师,学生怎么会不喜欢?施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时而如青松座钟,正襟危坐;时而如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全被施老师的魔力牵引,沉浸在学习中,遨游在快乐中。
滇池中学现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方睿老师谈到了原昆明三中语文教研组组长王旻老师曾经对自己的鼓励。王老师在昆明市语文教学界赫赫有名,但是从来不端架子,以带好语文组为己任,很多语文老师都得到过王老师的帮助和鼓励。
王老师退休以后游山玩水,不亦乐乎。但是她的游览比普通人多了一份思考。
王老师说过:“只有读书,行走,才能使自己处于一种警觉状态,才会发现世界的丰富性,从而使自己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世界,让视觉变得多远起来。”于是,“她走进了教材中出现的一座座名山,探访作者的生活世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内蒙访古,去茶峒寻翠翠,到*,到台湾,特立独行,有信心,有意志!”(周丽蓉老师《读书、行路、思考》)
王老师对语文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每个人都想精彩地去生活,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活得精彩。王老师让我们看到,只要保持内心的年轻,平凡生活就有无限可能。
各位语文前辈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人生经验倾囊相授,他们用真诚引领后辈,用智慧点亮心灯。后辈们认真凝听,虚心学习,对前辈们有过的峥嵘岁月心驰神往,对我们该怎么教语文,该教什么样的语文有了新的思考。滇池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方睿老师将学校语文的阵地《百花园》一书赠送给了六位前辈老师,并鼓励年轻的老师们继续创作,继承学校的传统。
昆明三中语文教学的前辈们身上的光和热不仅温暖了三中的年轻人,还辐射到了整个昆明市的语文教学界。方睿老师工作室的成员王瑾老师虽然不是三中的老师,但多年前也得到过三中的常佩娟老师的关心。她讲述的一段往事,让所有人对常老师充满敬佩。
那么多语文人能够欢聚一堂,源自心中对语文那份共同的热爱,这份爱如诗如歌,回味久长。滇池中学的年轻教师李秋香、柏剑波、杨梅、杨雪莹老师为前辈们送上了《阿诗玛》配新词节目,用歌声表达对前辈的敬仰和祝愿;周丽蓉老师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唱起了《相逢是首歌》,歌声连接了所有人的情,那翩翩的舞姿是飞扬的心。
伴随着歌曲“光阴的故事”,一张张老照片让时间逆转。在那个物质匮乏但是精神纯粹的时代里,这些语文界的前辈,用青春、用梦想、用奋斗灌溉了一片语文的沃土。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铭记。
愿昆明三中的优良传统能够薪火相传,愿昆明三中的语文人能够共筑新的梦想!
图文提供:语文组郝澍、李秋香
设计推送:信息中心周开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