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清退令”的原因
现在国家都比较注重人民的身体健康,注重他们的晚年生活,在城市建设了很多娱乐场所供老年人活动,很多公园都有健身器材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但是相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家,就算可能已经迈入老年人的行列,还是会出门打工。
比如在农村这一类人的孩子都已经在上班了,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现在有车贷房贷各种压力也比较大,父母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也同时解决自己生活开支问题,有能力的情况下再给自己孩子存点钱,所以他们还是会出门工作。
即使可能脏点累点,他们也愿意接受。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城市的环卫工人以及工地上的零工,工厂里面打杂的小部分工人大多都是年纪比较大的。
这类没有太多知识能力的人群出门打工会做什么呢?一般大多数男性都会选择去工地,首先一个,因为工地工资比较高,可以日结也可以月结,每天至少-块钱,能够维持开销,节省一点的还能够存一些。如果这群老年人在家种田种地的情况下,是很难一年有个几万块钱的收入的,所以这也导致他们比较珍惜一些工作岗位。
再加上他们干活要比年轻人卖力很多,因为在他们思想里面就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出来,不能偷懒,不能偷奸耍滑。所以包工头也比较喜欢这一类人去工地干活,因为他们比年轻人勤快,能为老板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他们的工资需求也没有年轻人那么高,一天几百块钱就够了。
但是由于这一类人,年龄比较高,身体素质并不是太高,由于工作问题导致的伤害后果可能会比较严重,所以之前国家也严格要求必须要有每个季度的身体健康证明才能让这一类老年人去工地干活,这也是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现在很多地方都发布了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单位用人的工龄。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都刮起了这股浪潮,上海、天津、江西、江苏更是做出明确批示。
从年开始,各地建筑业公司都有发生过比较大型的建筑事故,而且大多都是高处坠落事故,事故亡者年龄超过60周岁,这一出事,对家人无非就是致命的打击。这也是很多老龄人说:“我还干得动,为什么不让我干了?”
其实这也是为了对高龄工人的生命健康负责,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颁布这种建筑业清退令也是为了引领高龄农民工进入退休制度,让退休制度全面覆盖,而不只是在城市能够普及。
二、清退之后农民工去哪
当然国家也考虑到每个家庭的情况,这种清退并不是“驱逐”,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国家现在的一定的条件,以及社会也有这样的义务让能够保障他们的权益。
很多老龄人可能会想,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又没有什么文化水平,如果工地不要我,我能够去哪里工作呢?我还要养家糊口。所以各地在推行清退令的同时也推出了很多轻松又合理的辅助性岗位,比如保洁、保安、仓库管理以及环卫工等等。
很多人说,年纪大了,只会干这个,其他的干不了,但是什么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各个地方都会严格落实清退令,不让有人有机可乘。
当然还有一些超龄农民工应国家政策的要求主动或被动地转型其他工作,比如家政、装修、月嫂、保安、农产品买卖、畜牧业养殖,感觉都是可以的岗位。
虽然这种转型实属无奈但是也是为了生命健康着想,转型成功其实对于子女来说也是放心了不少,没必要再去高空作业,做那么危险的工作,要是出现个什么事情更是让做子女的难过。
总结:
60岁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的退休年龄,60岁以上在进行重体力劳动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第一代农民工退休,城市里面有新型轻工业和服务业可以吸纳一部分,但是肯定是不足够的,那么农村是否为这些60及以上的农民工提供一个安享晚年的环境和产业呢?
这应该是我们乡村振兴需要考虑的问题,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更需要给常年在外务工的老年人提供养老的保障。
同时子女更应该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不应该放任老人不管,这在法律和社会义务上都是不允许的,同时子女也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让年龄这么大的父母还在外面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