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乐于助人我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蔡明扮演的马大姐的形象,在我看来“乐于助人”就是管闲事,但是管闲事往往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杭州的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散步时,发现一个3岁孩子因找不到妈妈在哭泣,便和另一个孩子母亲一起花了一个钟头,问遍了跳广场舞的大妈、环卫工人、保安。最后在一个保安室有些音讯,但等来的不是孩子父母的感谢,而是先后被孩子的父母和母亲掐脖推搡。这位好心妈妈说,“为了帮小孩找父母,牵着的是他孩子的手,我自己的孩子都没牵。虽然同为父母,真的寒心……”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管闲事的人越来越少吧。
1管闲事的人为什么只剩下一些老人,是年轻人太冷漠了吗?
小时候在农村邻里之间相互帮助都是常有的事,今天你帮我拆被子,明天我帮你招呼门。后来在城市工作,这种体验越来越少了,有一次坐公交时,一位大妈喊我道:“小伙子,你是不是东西掉了?”低头一看的确是自己的,大妈还接着说:“出门在外一定要看管自己的东西,现在......”虽然被大妈啰嗦着,但是我却感觉很开心,找回以前的感觉。也蓦然之间突然发现,像这样管闲事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充斥周围的多数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
是大家都太冷血了吗?不说这对夫妇好心帮忙被对方不分青红皂白就锁喉,单单是大家回想之前有几个小学生好心扶摔倒的老太太,最后反而被对方讹诈;还有帮助被困在车里的孩子砸窗,反而被赶来的父亲要求赔偿车窗钱,想起帮助了落水的孩子,自己牺牲了,被救的孩子却默默消失了。南京法官那句话:“如果不是你撞的人,你为什么要去扶起对方?”这些事情无一不表明一件事情,不是现在年轻人冷漠,而是现在帮助别人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2因为拐卖孩子的人实在太可恶了,所以诬陷别人的父母应该被原谅?
事情的后续情况是在很多人都愿意证明,这位好心的妈妈确实是在帮助孩子的情况下,迷路孩子父母坚持认为,对方是在拐骗孩子。不少人也认为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事实也的确是如此,不为人父母,可能很难明白。
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这位热心的妈妈正是理解,所以急切帮助孩子找到他的父母,得到结果却是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了一顿。这样怎能不让人心寒,当别的同样的人遇到同样的情况选择漠视是不是就可以理解?而以此类推,那些因为被别人讹诈,被人诬陷,费劲千辛万苦终于自证清明,得到无非就是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在我看来热心人心寒的原因,就是讹诈和诬陷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3想要乐于助人的传统不在我们这一辈断了传承,就要有所规范
谁没有落难时,谁没有老的时候,当我想周围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时,别人却选择漠视,这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吗?虽然没有人像这样,但是当社会上一些人寒了别人的助人之心时,我们必须要对此有所规范。
首先从法律上必须要求讹诈和诬陷别人的人必须要赔偿对方因此造成的损失,并且取得对方的谅解。性质严重的要逮捕入狱。上面的事件就适用。这样能够增加讹诈和诬陷之人的成本。另外就是帮助别人的人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明,预防产生纠纷难以自证清白,减少纠纷。
佩弦教育语:
当下的社会好人难当,在国家没有对相关问题明确规范的情况下,大家遇到类似的情况注意及时报警处理,避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希望那些这对丢失孩子的夫妇好好想想,当你们下次再次粗心丢了孩子,漠视是不是才是大家最好的选择?